欢迎来到 - 多学网 - http://www.duoxue8.com !
当前位置:多学网学习教育教案大全八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七律长征(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11-11 12:03:49]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八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779
七律长征(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标签:八年级语文教案资料大全,http://www.duoxue8.com

〔拓展延伸〕:

1、〔辩论〕结合诗的内容回答问题: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那就是长征精神,那么“长征精神”是什么呢?如今我们已不再要走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了,但新的世纪,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还要不要长征精神了?请结合实际谈谈看法。

〔点评〕长征是中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红军的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有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必胜的信念。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长征精神。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长征精神给我们什么动力,你受到哪些启发和鼓舞,请同学们自由发言。(结合自己理解的长征精神)

2、〔应用〕《长征》一诗中,毛主席作为政治家兼诗人精心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图。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通过联想和想像,用一段文字描述长征途中典型的场景,充分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实践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搜集毛主席诗词,至少五首 ,抄写在本子上。 在班级组织一次以“毛主席诗词”为主题的诗词朗诵会。形式不限,可小组为单位,可个人配乐朗诵,老师组织点评。

 

【语文资料采撷】

1.长征的背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苏区,于1934年10月,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红军虽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却受到很大损失。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接受毛泽东改变进军方向的主张,红军转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黔北前进。1935年1月,攻占遵义城。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下,转战川黔滇地区,四渡赤水河,歼灭大量国民党军,随后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进军云南,抢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的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2.怎样认识毛泽东这位领袖诗人 (节选)

柳亚子先生曾高度评价与赞扬毛泽东的诗词,他认为毛泽东才华横溢,是古今任何词家所无法与之相比的。只有毛泽东才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词人。当然,苏轼也好,辛弃疾也好,他们的遭遇是一个时代悲剧。但是,问题在于,险恶的环境可以窒息吞噬一个人,也可以锻炼造就一个人。中国革命造就了非凡的领袖人物,也造就了毛泽东这样的伟大诗人。毛主席他本人的人生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多次经历过困难与危险,压抑和苦闷,但是他始终以乐观主义精神面对人间坎坷,坚信光明终会代替黑暗。他写出的诗词都是激荡人心的,催人奋进的,给人以力量和鼓舞的,这正是毛泽东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也是他诗词的魅力之所在。

毛泽东的诗词,气势博大恢宏,有一泻千里之势,给人以壮美的感受。毛泽东同志一身兼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伟大的军事家、伟大的诗人。他身上的这几个特点是统一的。如果没有前几个“伟大”作为条件,他是不可能写出光辉夺目的革命诗篇。他不是为写诗而写诗,而是由于他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培养成的革命乐观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人格,以及蓄积于胸中的革命激情,喷发而为诗,加上他对诗词艺术有深厚修养兼有天赋的过人才华,所以能写出光辉夺目的诗词。毛泽东的诗词是一个领袖人物在革命过程中的抒情言志,是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把豪放派的词加以发扬光大的结晶。应该说,毛泽东是中国大地上产生的伟大的诗词大家,可算是千古绝唱第一人。

3.姚雪垠评析《七律·长征》(节选)

当个人崇拜之风吹遍神州大地的年代,社会上曾认为毛主席的每首词都是伟大的,每一句诗都是不能评论的。这样以迷信代替理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将毛泽东同志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而论,他的最高成就是词,而不是诗。在他的数量不多的七律诗中,我最喜欢的是《长征》。这首诗是革命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它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挥到极致,而且从内容到形式十分统一和完美,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

《长征》一诗,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这首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现实生活概括和提炼出来的。但是一切艰难和牺牲都不提了,只表胜利的喜悦和对艰难与困苦的藐视。多么伟大的气魄!多么惊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多么鼓舞人心!

《长征》的艺术既有朴素流畅之美,又含工整高华之美,使两种美的要求统一,如水乳交融,毫无人工痕迹。,更不是凑出来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真理,于此又得一证明。

律诗必须讲究对仗,尤其对中间两联对仗要求很严。就艺术技巧说,这四句是一首律诗的成败关键所在。《长征》的中间四句,不仅对仗工稳,而且第三、四句颇为警策。

第五、六句,写红军过金沙江和大渡河,诗人藐视了两处困难,只用“云崖暖”“铁索寒”写到这两道天险的抢渡成功,其他都不提了。何等轻松!

《长征》一诗到此用这样的感情轻快的诗句煞尾:“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为什么诗人用“更喜”两个字呢?因为沿路已经战胜的种种艰难困苦,在英雄的红军看来还觉得不够味,又兴致勃勃(更喜)翻了一次大雪山,这才使全军开颜了。

在我国文学史上,写行军打仗的诗很多,都是着眼于写行军之苦。像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行程之远,牺牲之大,经历之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史上也不曾有过。歌咏长征的诗人就是三军统帅,历史上不曾有过。诗人以如此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写艰苦卓绝的长征,而且艺术上达到如此高的成功,不仅历史上不曾有过,而且今后也很难再有,此诗可谓千古绝唱。

在《长征》一诗中,诗人以前无古人的夸张手法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反复吟诵,只觉其鼓舞人心,丝毫不使人有浮夸感觉。《长征》极大地夸张了统帅与三军将士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我们却百读不厌,认为是千古杰作,道理就在于诗人确实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生活中提炼出诗,深刻地概括了红军的革命精神,浓缩为七言八句。这一创作上的道理,对我们的作家和诗人们很有启发。

 

 

上一页  [1] [2] 


七律长征(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结束。
Tag: 七律长征   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资料大全教案大全 - 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