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多学网 - http://www.duoxue8.com !
当前位置:多学网学习教育教案大全八年级语文教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11-11 12:03:49]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八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225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标签:八年级语文教案资料大全,http://www.duoxue8.com
讨论并归纳: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 

8.提问: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 

9.提问: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10.提问: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11.提问: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2.提问: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13.提问: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讨论并归纳: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14.提问: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讨论并归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15.提问: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第一,寻求真理的堆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4.风格朴实,方法多样  
这篇文章简短精要,写得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这种风格也是漫谈式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语言的明白通俗外,与行文的灵活和说理方法的多种多样也是分不开的。具体说来,本文采用的说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引用古语: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3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2)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表格如下: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  
论述角度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反面事例  
通过实验了解付予性质的事例。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正面事例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措的事例,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反面事例  
作者在美田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正面事例  
事例论证的好处: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它的好处是说理充分,令人信服。  
(3)运用对比: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  
(解说:在进行议论文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议论文文体特点来进行学习。自学点拨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课文基本内容外,还应点拨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如,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事例论证的好处等。)  


 

上一页  [1] [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结束。
Tag: 教学  语文   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资料大全教案大全 - 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