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11-11 12:03:49]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八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150次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标签:八年级语文教案资料大全,http://www.duoxue8.com
[点评:训练的层次仍在递进,紧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
师:我仔细阅读了课文,作者写赵州桥用了这样一些字眼:“横跨在河上”“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非 常雄伟”。(示图)就书上的插图来看,赵州桥只不过跟我们的白水桥差不多,但比起枝城长江大桥来只不过 是“小鸟”中的“小鸟”,作者说它“雄伟”准确吗?
生(笑):赵州桥是不及枝城长江大桥高大,但我们说一个建筑物雄伟主要不只看它的体积如何大。
师:那还要看什么?
生:还要看它的气魄和声势。比如我们说雄伟的天安门,并不是说天安门就有几十层上百层楼那样高,我 们从电视上见过天安门,还没有我们的教学楼高,但是它造型很有气势,见过天安门的人没有一个怀疑“雄伟 的天安门”,“雄伟”一词用得不准确吗?(众生笑)说赵州桥“非常雄伟”也是如此。
师:看来作者在说明事物特征的时候用词是非常讲究的。
[点评: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体验其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
下面我们再看卢沟桥的情况。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6~8段,其余同学思考作者写卢沟桥与写赵州桥有什 么不同。
(学生朗读)
生:相同点是也说明了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不同点是侧重说明它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笔法上 多采用生动说明,如柱头上的石狮作者说它们“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
师:请稍等,你能不能说说这里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生:当然是描写。
师(笑问):你是否意识到这种描写与一般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有所不同。(生默然)其他同学呢?(也 默然)不要紧,我们先来研究几个问题。这些石刻狮子能“母子相抱”“交头接耳”“倾听水声”吗?
生:狮子是石刻的,当然不能。
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很像是母子相抱,很像是在交头接耳,很像是在倾听水声。
师:也就是说作者把那些石刻狮子的样子写出来了。你见过卢沟桥吗?
生:没有!
师:你脑海中有那些石刻狮子的形象吗?
生:有了,而且非常清晰。
师:这正是说明文中描写的功劳,说明文中的描写重在摹写事物的样子——摹状貌,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 更清晰、更准确、更形象的了解。与一般记叙文中的描写有所区别,请同学们体会。
[点评:引导学生品味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体验此法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
师:好,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去,作者写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确实同中有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呢?
生:这样处理于大同中存小异,使行文富于变化,文章更有魅力。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的内容。请大家参照黑板上的板书思考:写作说明文应该怎样抓 特征,怎样写特征?
生: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而写特征一般要精选例子来说明,所选例子一要典型,二要全 面。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按照上述方法来操练这种技能。
(出示笔)笔,大家都不陌生吧!你们见过哪些种类的笔?
生: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彩笔、蜡笔、铁笔等等……
师:谁能说说笔的共同点?
生:尽管笔的结构千差万别,不管什么笔,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作用不外两个:一是用来写字;二 是用来作图画画。它是写字画图的用具。
师: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笔的用途,按照上述分析,少不了选例子来说明,如果选例子应该选哪 些例子?
生:钢笔。
生:毛笔。
师:为什么?
生:钢笔在硬笔中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毛笔不但是软笔中的一绝,而且和古老的书法艺术有着天然 的联系,说笔自然少不了毛笔。
[点评: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参与后续的训练, 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师:好,我们就来讨论钢笔和钢笔书法有哪些具体特点。从形象方面,从使用方法方面,从书写效果方面 着眼,发挥大家的创造性,看谁说得准确生动。
生:只有吸了墨水,才能写出字来。
生:能写小而好看、笔画整齐的字。
生:墨水吞进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吐,早晚随身带,最易作记录。
生:胸中墨万点,下笔成千言。
生:吃人墨水吐出字,钢的笔尖胶的肚。
[点评:以上为技能的操练阶段,它是技能内化的重要环节, 也是“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色之 一。]
师:大家说得很形象,很生动,本节课就练习到这里。课外请大家采用同样的方法写写“毛笔”,然后再 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说说中国的笔”吧。好,现在下课。
[点评:让技能训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发展自己的能力。]
[总评:本教例较好地体现了“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 说明特点这一训练主线有效地进行。有感知,有体验,有操练,线条非常清晰。由于训练做到了有层次、有纵 深的推进,所以训练比较到位,不时引进学生鲜活的生活,增加了训练情趣,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也落 到了实处。课文学习成为能力训练的有效形式,语文教学走出了肢解课文的狭隘圈子。]
附:板书设计
┌─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 抓─┐ │
│特征│ ┌─典型 写─┘ └─精选例子│
└─全面
形式优美─┐单拱 赵州桥:横跨 雄姿 雄伟 中 国 {结构坚固 │ 石拱桥 历史 悠久─┘联拱 卢沟桥
┌─书写用具─┐普遍 钢笔说说中国的笔│ │
└─绘图用具─┘一绝 毛笔
语用管窥
1.“毛笔”片断说明集锦
△拖泥带水不像话,袅绕多姿成字画,满头白发故染黑,描绘千年大中华。(谭松伟)
△杆长,颈短,笔尖软。(夏子)
△我用殷实的墨迹书写现在,而把虚空的飞白留予不论是快乐还是忧伤的过去和将来。(高昌法)
△似水柔情,缠绵了竹的筋骨,在斑斑的墨迹中演绎人生。(何海军)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结束。
[点评:训练的层次仍在递进,紧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
师:我仔细阅读了课文,作者写赵州桥用了这样一些字眼:“横跨在河上”“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非 常雄伟”。(示图)就书上的插图来看,赵州桥只不过跟我们的白水桥差不多,但比起枝城长江大桥来只不过 是“小鸟”中的“小鸟”,作者说它“雄伟”准确吗?
生(笑):赵州桥是不及枝城长江大桥高大,但我们说一个建筑物雄伟主要不只看它的体积如何大。
师:那还要看什么?
生:还要看它的气魄和声势。比如我们说雄伟的天安门,并不是说天安门就有几十层上百层楼那样高,我 们从电视上见过天安门,还没有我们的教学楼高,但是它造型很有气势,见过天安门的人没有一个怀疑“雄伟 的天安门”,“雄伟”一词用得不准确吗?(众生笑)说赵州桥“非常雄伟”也是如此。
师:看来作者在说明事物特征的时候用词是非常讲究的。
[点评: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体验其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
下面我们再看卢沟桥的情况。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6~8段,其余同学思考作者写卢沟桥与写赵州桥有什 么不同。
(学生朗读)
生:相同点是也说明了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不同点是侧重说明它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笔法上 多采用生动说明,如柱头上的石狮作者说它们“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
师:请稍等,你能不能说说这里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生:当然是描写。
师(笑问):你是否意识到这种描写与一般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有所不同。(生默然)其他同学呢?(也 默然)不要紧,我们先来研究几个问题。这些石刻狮子能“母子相抱”“交头接耳”“倾听水声”吗?
生:狮子是石刻的,当然不能。
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很像是母子相抱,很像是在交头接耳,很像是在倾听水声。
师:也就是说作者把那些石刻狮子的样子写出来了。你见过卢沟桥吗?
生:没有!
师:你脑海中有那些石刻狮子的形象吗?
生:有了,而且非常清晰。
师:这正是说明文中描写的功劳,说明文中的描写重在摹写事物的样子——摹状貌,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 更清晰、更准确、更形象的了解。与一般记叙文中的描写有所区别,请同学们体会。
[点评:引导学生品味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体验此法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
师:好,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去,作者写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确实同中有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呢?
生:这样处理于大同中存小异,使行文富于变化,文章更有魅力。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的内容。请大家参照黑板上的板书思考:写作说明文应该怎样抓 特征,怎样写特征?
生: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而写特征一般要精选例子来说明,所选例子一要典型,二要全 面。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按照上述方法来操练这种技能。
(出示笔)笔,大家都不陌生吧!你们见过哪些种类的笔?
生: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彩笔、蜡笔、铁笔等等……
师:谁能说说笔的共同点?
生:尽管笔的结构千差万别,不管什么笔,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作用不外两个:一是用来写字;二 是用来作图画画。它是写字画图的用具。
师: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笔的用途,按照上述分析,少不了选例子来说明,如果选例子应该选哪 些例子?
生:钢笔。
生:毛笔。
师:为什么?
生:钢笔在硬笔中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毛笔不但是软笔中的一绝,而且和古老的书法艺术有着天然 的联系,说笔自然少不了毛笔。
[点评: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参与后续的训练, 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师:好,我们就来讨论钢笔和钢笔书法有哪些具体特点。从形象方面,从使用方法方面,从书写效果方面 着眼,发挥大家的创造性,看谁说得准确生动。
生:只有吸了墨水,才能写出字来。
生:能写小而好看、笔画整齐的字。
生:墨水吞进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吐,早晚随身带,最易作记录。
生:胸中墨万点,下笔成千言。
生:吃人墨水吐出字,钢的笔尖胶的肚。
[点评:以上为技能的操练阶段,它是技能内化的重要环节, 也是“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色之 一。]
师:大家说得很形象,很生动,本节课就练习到这里。课外请大家采用同样的方法写写“毛笔”,然后再 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说说中国的笔”吧。好,现在下课。
[点评:让技能训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发展自己的能力。]
[总评:本教例较好地体现了“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 说明特点这一训练主线有效地进行。有感知,有体验,有操练,线条非常清晰。由于训练做到了有层次、有纵 深的推进,所以训练比较到位,不时引进学生鲜活的生活,增加了训练情趣,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也落 到了实处。课文学习成为能力训练的有效形式,语文教学走出了肢解课文的狭隘圈子。]
附:板书设计
┌─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 抓─┐ │
│特征│ ┌─典型 写─┘ └─精选例子│
└─全面
形式优美─┐单拱 赵州桥:横跨 雄姿 雄伟 中 国 {结构坚固 │ 石拱桥 历史 悠久─┘联拱 卢沟桥
┌─书写用具─┐普遍 钢笔说说中国的笔│ │
└─绘图用具─┘一绝 毛笔
语用管窥
1.“毛笔”片断说明集锦
△拖泥带水不像话,袅绕多姿成字画,满头白发故染黑,描绘千年大中华。(谭松伟)
△杆长,颈短,笔尖软。(夏子)
△我用殷实的墨迹书写现在,而把虚空的飞白留予不论是快乐还是忧伤的过去和将来。(高昌法)
△似水柔情,缠绵了竹的筋骨,在斑斑的墨迹中演绎人生。(何海军)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结束。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 ·上一篇:函数(二) -数学教案
- ·下一篇:在写作时如何才能展开联想?
- ›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 › 《中国石拱桥》课后题及答案
- ›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