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多学网 - http://www.duoxue8.com !
当前位置:多学网学习教育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2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2

[11-11 12:13:51]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高中语文教案   阅读:369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2,标签:高中语文教案资料大全,http://www.duoxue8.com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形成对比。
(7)齐读第六章。

4、提问:从文中,我们可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板书)勤劳、温柔、坚强。
 
5、提问:女主人公在回忆往事和做出清醒的决择时,并没有做任何的修饰和渲染,那么,是如何表达的呢?
明确:直接陈述。
教师补充:也就是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关于“赋”的手法的运用,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如《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6、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的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人。

六、小结:
全诗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第三章为全诗的转折,诗中肯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对比的手法,将抒情、叙事、议论熔一炉而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韵律和谐,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作法则应遭到我们的唾弃。

七、作业
1、 课后练习一、二。
2、 背诵《无衣》《静女》。

上一页  [1] [2]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2 结束。
Tag: 高中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教案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