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11-11 12:01:17]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高中语文教案 阅读:641次
《将进酒》教案
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①了解李白生平、思想及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②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诵读,领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2、情感目标:在诵读中感悟李白的浪漫与豪迈
3、能力目标: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文意及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境教学法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给疑难字词注音释义
2、查阅有关李白的资料,了解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可通过上网查询)
(二)教学导入(屏幕显示《将进酒》全诗,呈滚动状态)
酒与诗历来有着不解之缘,诗人因为酒而忘却痛苦忧愁,因为酒而抒发豪情壮志,因为酒而留下传世佳作。(屏幕显示文题及作者)
(三)课文导读(屏幕显示顶层菜单,单击相应菜单项可进入相关内容)
1、解题(屏显) ①、将(qiāng ):请、愿
②《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点击“返回”按钮,回到顶层菜单)
2、写作背景(屏显)
李白是我国古代最富个性的诗人之一,而咏酒诗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杜甫《饮 中八仙歌》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生动地刻画出天宝元年(742)他在长安受唐玄宗赏识、供奉翰林时纵饮不羁、笑傲礼法的独特形象。但这种“章台走马”、“眠花醉柳”的生活仅仅三年,天宝三年(744)春唐玄宗将他赐金放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长安。怀着政治失意的满腹牢骚,李白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漫游。约天宝十一年(752),他漫游到了嵩山,在友人元丹丘家饮了酒之后,愤懑之情如火山般爆发出来,于是吟成了这首千古绝唱。
(点击“返回”按钮,回到顶层菜单)
(四)课文朗诵
1、录音范读(屏幕显示《将进酒》配乐配图朗诵,即“课文朗诵”之“全文范读”)
①找出一不同之处(版本原因)
②找出一错音(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点击“返回”按钮,回到顶层菜单)
2、 正音(屏显全文,光标移到以下相应字上会变色,单击会出现其拼音)
将(将进酒)、朝、樽、还、烹、岑、馔、斗、恣、
谑、径、沽、 酌、裘、将(呼儿将出换美酒)
(点击“返回”按钮,回到顶层菜单)
3、朗读指导:一气呵成、雄壮豪迈、抑扬顿挫
4、学生朗读
(五)课文讲授
1、通过朗读,结合书中“课文导读”,初步领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悲、乐、愤、狂
2、简析文意,以加深对诗人情感的认知
①全文翻译(屏显)
(点击“返回”按钮,回到顶层菜单)
②重点字词释义(屏显全文,光标移到以下相应字上会变色,单击会出现其解释)
悲、朝、会须、钟鼓馔玉、陈王、平乐、斗酒十千、恣、
谑、何为、径须、沽、将(呼儿将出换美酒)、尔、销
(点击“返回”按钮,回到顶层菜单)
3、分析诗歌的感情基调:愤激
(屏显,点击“继续”按钮,依次出现“悲”、“乐”、“愤”、“狂”及“愤激”)
(点击“返回”按钮,回到顶层菜单)
(六)熟读成诵
1、跟着录音,男生朗读全诗
(屏幕显示《将进酒》配乐配图朗诵,即“课文朗诵”之“全文范读”)
(点击“返回”按钮,回到顶层菜单)
2、根据画面,尝试背诵
(屏幕显示《将进酒》图片及背景音乐,即“课文朗诵”之“全文背诵”)
(点击“返回”按钮,回到顶层菜单)
(七)课文小结
1、小结(屏显)
(点击“返回”按钮,回到顶层菜单)
2、作业(屏显)
①背诵全诗
②理解《将进酒》的主题思想
(点击“返回”按钮,屏幕显示《将进酒》全诗,呈滚动状态;此时点击“返回”按钮,回到课件起始处)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1月第一版
2、《中国文学史》二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7月第一版
3、《语文教学参考书》(基础版)第一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将进酒> 结束。
- ·上一篇:人教版高二 病梅馆记 教案
- ·下一篇:第二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 › [红色警戒]详细解析Alt键的用法
- › 你应该知道的Alt+的用法
- › Alt键的12个使用秘诀
- › 神奇的Alt 键 你会这样吗?
- › 秘籍 IT人士须知的13个Alt键技巧
- › 超级妙用!原来Alt键竟能如此精彩
- › Cultivate Your ReadingHabit-培养阅读习惯 - 四六级作文
- › NTLDR is missing Press CTRL+ALT+DEL to restart错误的解决方法
- ›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6
- ›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2
- ›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及译文
- › 《<诗经>三首》教案设计1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