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多学网 - http://www.duoxue8.com !
当前位置:多学网学习教育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案《石钟山记》教学设计2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2

[11-11 12:01:17]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高中语文教案   阅读:774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2,标签:高中语文教案资料大全,http://www.duoxue8.com

四.分析理解第三段
(一)补充注释
1.而臆断其有无           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
2.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大概
3.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终:总
4.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考:敲
5.自以为得其实             实:事情能够的真相
6.盖叹郦元之简             盖:表原因、目的
(二)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用法和含义
1.实
A  自以为得其实
B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D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绝
1.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2.噌吰如钟鼓不绝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事不目见耳闻
2.而言之不详
3.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4.自以为得其实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2.余固笑而不信也
3.至莫夜月明
4.汝识之乎?
5.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6.及雠仇已灭,天下已定
7.长乐王回深父
8.暴秦之欲无厌
(五)分析赏读
1.郦道元、李渤、苏轼关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陈说有何不同?
答:郦道元认为是水石相击产生的声音像钟而得名;李渤认为是山石敲击发出的音像钟而得名;苏轼认为是风水进出洞穴发出的声音像钟得名。

.本段在评说中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议论?
答:类比和对比的方法。
3.“此世所以不传也”和“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此”和“陋者”具体什么?
答:“此”指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陋者”指李渤一类人。
4.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答:做事不可主观臆断,要实地考察。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翻译背诵全文。

上一页  [1] [2]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2 结束。
Tag: 教学  石钟山记   高中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