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地理教案
[11-11 12:03:49]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地理教案 阅读:643次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69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
[绘制板图] 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见教材第20页)
[教师讲述] 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如图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教师>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就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板书)
[教师讲述]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板图示范]教师在黑板上先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述边用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演示教具]将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罩在泥塑地形模型上,表示该地形的各条等高线。取下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并放在投影仪上,在投影屏幕上即出现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同时讲述等高线图的制作。)
[展示投影片]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面实际形态的对照。70(见课本21页“做一做”中的图)
[教师讲解] 等高线图的不同应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
[提问]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则越缓。)
[练习]完成课本21页“想一想”的练习。
[展示教学挂图]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这张中国地形图,为了使同学能清楚看到地形的变化,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高度的方法。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示范]根据地图上的高度表,给学生示范读出下列地区的海拔,并注意讲清读图的步骤。(华北平原:50—200米,黄土高原1000—2000米,青藏高原>4000米。)
[练习]完成课本第22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提问]你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么绘制的?(先按要求画出几条,例如200米,500米,1000米等等。然后在各条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几个不同的高度。)
[提问]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各有什么主要优缺点?(等高线地形图优点是详细准确地表示地面起伏状况,但过于复杂,一般情况不需这样精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点是能明显地反映出地形起伏的特征,但是不够精确和详细。在我们地理课上常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 无论等高线地形图,或是分层设色地形图虽然都能反映某一区域的地形起伏特征,但是总不能非常直观地看71出地形的变化。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地形的变化,我们常常要绘制地形剖面图。
四、地形剖面图(板书)
1.地形剖面图的制作。
[展示挂图] 一幅自制的简易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演示] 教师讲解演示,将此等高线地形图的两点A、B一线的剖面图绘制在黑板上。(注意讲清方法、步骤。)
[练习]读课本第22页图2.1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判断地形剖面图上最高山顶和鞍部的海拔。(给出答案,并说明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地形的变化)。布置作业 自己制作一个等高线模型。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一文由www.deyou8.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地理教案 结束。
- ·上一篇:湘教版二年级:《识字7》教学设计
- ·下一篇: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案
- ›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地理教案
- › 第二节 水资源 -地理教案
- › 第二节 世界的人口问题 -地理教案
- › 数学 -第二节 平面直角坐标系 -数学教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地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