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学网学习教育学习方法阅读技巧初中记叙文阅读教法探讨 分析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法探讨 分析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02-22 12:37:18]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阅读技巧   阅读:814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法探讨 分析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标签: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记忆,快速阅读培训,http://www.duoxue8.com

一、【知识要点】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反衬、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

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A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B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A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B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www.duoxue8.com

4、伏笔、照应。

A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B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6、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7、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www.duoxue8.com

8、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9、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10、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

二、【例题解析】

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 www.duoxue8.com 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尤其是在那片地广人稀、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的地方。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选自《知道窗》,有改动)

1 www.duoxue8.com .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没有详细地描写“他”在旅途中所见的奇特美丽的高原风光?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2分)

答:                                                                                        

                                                                                                

2.“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35字以内)(2分)

答:                                                                                         

                                                                                            

3.“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这一做法中蕴涵着“他”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                                                                                         www.duoxue8.com

                                                                                               

4.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                                                                                          

                                                                                                 

                                                                                 

【参考答案】

1、因为本文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就偏离了主题。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意思对即可)

2、他驾车去西藏旅游,陷入困境。一只小鸟唤醒他求生的欲望,他自救成功。(意思对即可)

3、这是对小鸟的敬重,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意思对即可) www.duoxue8.com

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共2分。每个要点1分。)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法探讨 分析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结束。
Tag:阅读技巧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记忆,快速阅读培训学习方法 - 阅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