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学网文章知识作文园地记叙文建党90周年征文关于杨善洲精神叙事诗歌

建党90周年征文关于杨善洲精神叙事诗歌

[10-28 19:44:04]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记叙文   阅读:0
建党90周年征文关于杨善洲精神叙事诗歌,标签:记叙文600字,记叙文范文,高中记叙文范文,http://www.duoxue8.com

家里人吃了上顿愁下顿

民政部门补助她家三十斤大米三十斤粮票

事后被杨善洲知道

和家人一起从牙缝中省了大半年,如数退赔

下暴雨老家的百年老屋渗漏

大女婿捎信叫他带点钱回去修屋

他把随身带的三十元钱托人带回去

叫家人买几个盆盆罐罐接雨救急

家的概念,被他融化在高黎贡山和

怒江之间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城镇

丰饶无尽

有人统计过,几十年来

他平均三年才回一次家

风风雨雨,夫妻一生相处的时间

加起来,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十天

他在家里呆得最长的时间

是在1990年,他的老母亲去世前后

他厮守了老人九天尽孝

1970年代末,当组织上将

他的家人转为城镇户口时

他撤销了报告

“我身为领导干部,应该带个好头

我们全家都乐意和中国八亿农民

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大女儿杨会菊结婚,他没有回家

寄回三十元钱的同时,嘱咐不准收礼

二女儿杨会兰的婚礼,他照样缺席

他送去一百元,仍是一样的嘱咐:不准收礼

有一年,妻子去保山看望他

他劈头就说:来得正好,我们正在栽菜,你也来帮忙

饿了一天的妻子连丈夫的水都没有喝上一口

就操起了锄头

结婚六十多年,丈夫没有给她买过

一件衣服、一双鞋子、一顶帽子

或是一件礼物

她常常对不理解他的人辩解: www.duoxue8.com

“他一心只想着公家,想着别人

家里再困难,我不跟他说,他也不管……”

家里借了五万元勉强建起一间房子

她第一次开口向他要钱去还债

可他东拼西凑只有九千六百元

她问:你几十年就攒了这点钱

“我真的就这点钱。”

她含泪走了。还不起债

刚刚建起的新房还没有入住

很快被出卖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

他的钱,都变成了乡下贫困人家救急的

医药费,变成他们的种子、化肥

变成了穷孩子们的学费

一次他到省城开会

宾馆有专为书记们在包间设下的宴席

他寒怆如深山老农的穿着

被服务员挡驾

他平静地走到工作人员当中

捧一只大碗吃得津津有味

服务员很快知道他的身份

面红耳赤地向他道歉

他淡然一笑

是啊,有多少人知道

一只勤下蛋的鸡

怎么会在意

羽毛的华丽

1978年,家里房屋漏雨

要重新清理,让人捎信告诉他

要把他的石匠工具送人

他坚决不同意:千万不要把它们弄丢

我永远是个农民

还有用得着它们的时候

2008年,有记者到他家乡采访

看到他老家那简陋的住房

看到他简朴的穿着

感叹他是个“穷人”

他一点也没显得难堪

他全心致力于别人

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这是我们和杨善洲的根本差别

我们可以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

可以在一件两件事上表现我们的善良和

乐于助人,但我们做不到一生

都为别人无私地牺牲自己

义无反顾地一心只想着别人

是的,他透明,因为他纯净

他快乐,因为他淡泊名利

他充实,因为心里装着人民

他自信,因为他有燃烧的激情

中部:生命的绿洲

“保山有个杨善洲

老牛拉车不回头

当官一场手空空

回家又钻山沟沟”

在滇西大地

人们常会听到这样几句民谣

也许是一种宿命

他的姓名,就已经是一片森林

果真,杨树成林

蔚为滇西一片绿州

那五点六万亩壮美的风景

1983年,花甲之年的杨善洲

从保山地委书记任上光荣退休

他的资历,完全可以

到春城安享晚年

去翠湖边赏鸥悦目

到西山龙门登高望远

但他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施甸

让人生,从六十岁

向新的征程出发

追心中的爱

逐心灵的梦

把生命的黄昏

当做人生的黎明

他总是热爱泥土和汗水

这人世间最质朴也最珍贵的东西

他一头扎进离保山市府一百公里

七万多亩的大亮山

那里,连野樱桃和桤木树

都难以成活

连野兔都不肯到那里留下足迹

在这里,他又一次超越极限

超越自己

成就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业绩

一位地委书记,退休之后

为什么放弃在城市安享晚年的优厚待遇

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去种树?

从省委领导到他身边的人

都不明白这位老书记的所思所想

直到他去世前

才向大家道出了答案

“我是在兑现许给老百姓的承诺

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

我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

www.duoxue8.com

他们找过多次我也没答应

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

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

他的表白 朴实无华,却又

掷地有声

这是希望与梦想

更是崇高的使命

他还要报答大亮山的养育之恩

他十二岁失去父亲

陪着守寡的母亲艰难度日

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到集市上卖

交不起学费,买不起课本

是她母亲从山上捡回菌子

砍回柴火。拿到姚关街上卖掉后

换回少得可怜的钱,

交了学费买了课本

他才有了文化知识

他才成为国家干部

由于乱砍滥伐

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山光水枯

荒凉空旷。除了野风和黄土

就是东一丛西一簇的灌木

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

“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

生态环境急剧恶劣

使这里“半年雨水半年霜”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通过多次勘测多方论证

1988年3月4日清晨

贫瘠荒凉、人迹罕至的大亮山

被阵阵响亮的马铃声摇醒

头戴竹叶帽,脚穿山草鞋

一身涤卡蓝中山装的杨善洲

率着由州县十七个人和

十匹马组成的马帮

进驻这里

这是杨善洲退休的第三天 

“老书记”成了杨善洲的代称

当天,杨善洲指着大亮山半山腰

像一位将军,对着

一个叫张家坪子的山洼下令

林场场部就建在这里!

他细长的眼睛深处

洋溢着男人的豪情

在低矮的杂木丛中

人们砍下树枝搭帐蓬

架设电台,所有帐蓬都朝东背西

杨善洲说:“盖房子、搭蓬子,出家人

都兴向东,图个吉利”

也就是在这一天

施甸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成立

当夜,在抬头就能望见星星的帐蓬

在燃烧的火塘边

林场第一次会议召开

会上成立了林场指挥部

杨善洲亲任指挥长

夜里的大亮山浑身躁动

像一个女人接纳她深爱的男人

“呼呼”地刮起了狂风

把帐蓬掀得直响

老书记起身走出棚子

飞沙走石扑面而来

远处不时传来野狗“嗷嗷”的嚎叫声

老书记淡然一笑,对林场工人说:

“栽下一棵树,山就会绿一小块

栽下几棵树就会绿一片

我就不信这山绿不起来!”

一份崭新的渴望和

活跃奔突的思想溢于言表

他带着人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走

抽着老草烟,转了十二天

摸清了大亮山的底

盘算种什么树、怎样种

他奏响了生命交响乐中

又一华彩乐章

带来的是财富

播下的是精神

从此,他像一面飘扬在大亮山的旗帜

引领着一支用板锄、铁镐、手锤、骡马

蓑衣、胶鞋、水平仪

武装起来的队伍。刀耕火种,开始拓荒

而他,在一张床、一张小书桌

一个火盆,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

煮药的两个小罗锅

雨伞、蓑衣、马灯、手锤、砍刀、板锄、镐、

钉耙、油纸帽、水准仪和

一双翻毛皮鞋的陪伴下

在日月起落的声音中

运筹帷幄

大山深处,落霜落雪

都没有声响

每天早晨七点钟,大家准时到工地

开始一天的劳作

当人们走到工地时

一个清瘦的身影披着晨光

www.duoxue8.com

显得格外高大

他身后已是一大片用板锄打好的树塘

多情今夜雨

先洗马蹄尘

他常在深夜走出门

身披唐宋元明清一样的月光

陷入对明天的遐想

他坚信,春天来了花儿就会开

当年造林一万二千亩

让多年荒芜的大亮山凝翠一方

他和林场职工一样,起早贪黑,

上山挖塘种树,吃的是锅饭

住的是油毛毡窝棚

他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

在夜深人静的夜晚

大伙会常常听到阵阵咳嗽声从油毛毡棚传来

打破了深山的寂静。这样的夜漫长而揪心

而在多少个没有星星月亮的夜晚

他都燃旺火塘

温暖这方山水

没有钱购买农具

就地取材自己动手

办公桌、板凳、床铺都自己动手做

晚上照明没电,每人买一盏马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建党90周年征文关于杨善洲精神叙事诗歌 结束。
Tag:记叙文记叙文600字,记叙文范文,高中记叙文范文作文园地 -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