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多学网 - http://www.duoxue8.com !
当前位置:多学网学习教育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案《诗经三首》学习要点

《诗经三首》学习要点

[11-11 12:01:17]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高中语文教案   阅读:910
《诗经三首》学习要点,标签:高中语文教案资料大全,http://www.duoxue8.com


  引子:诗歌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它种类的文学。”

  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前11世纪——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的作品305篇。先秦时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儒家尊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共有十五国风,160篇。绝大部分是各诸侯国的民间歌谣,出自现今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一带,是《诗经》中最富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的一部分。“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大雅”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之作。“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现存的《诗经》据说是战国时的毛亨和汉代的毛苌所传,因此又叫《毛诗》。另有齐、鲁、韩三家诗,已亡佚不传。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赋”,即直陈其事;“比”,就是打比方;“兴”, 即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二.《卫风·氓》赏析
  《氓》是一首卫国的歌谣。《诗经》各篇都是从首句取字作为标题,“氓”以首句首字作为这首叙事诗的题目。诗的主人公是被氓遗弃的由恋爱而成婚的妻子。全诗六章都是女主人公的自述,前两章叙述恋爱成婚的经历,后四章抒写婚后生活和她被遗弃后的苦痛。

  《氓》的主人公是一位美丽、温柔、多情而坚韧的女性。她向往幸福婚姻,遵从当时社会的礼俗,通过自由恋爱,由经媒妁之言,与一个外乡男子成婚。婚后夙兴夜寐,辛勤操劳,与丈夫共同度过多年的贫困岁月,但是随着青春逝去,容颜衰减,遭到丈夫的厌弃,以至于无情地抛弃。她孤苦无告,在孤寂中怨恨男人的背信弃义,反思自己的轻信失误,痛苦地抚摸着自己心灵上的创作,坚韧地活下去。这是《诗经》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个完整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封建礼教控制的男女不平等的旧社会尤其普遍,正是这一点,决定了这首民间叙事诗的不朽价值。

  从写作手法上来讲,“赋”是这首叙事作品的主体写作方法,赋、比、兴兼容。

  诗的前两章直接陈述恋爱成婚的经历,用的就是“赋”的写法。继前两章之后,女主人公又在第四章中叙述“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跟他一起过了多年的苦日子,竟无辜被休弃;又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的景物描写,含蓄地表述回家路上的凄惨悲哀,并且哀怨满怀地谴责男人背信弃义,不讲道德。在第五章中则集中叙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多年如一日地早起晚睡, 昼夜操劳,忠实履行自己的诺言,但得到的回报却是:“至于暴矣!”这些都是赋的手法。

  本诗第三、四章中还用了“比”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把桑的润泽比作自己容貌的光亮美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则是用桑的黄落比作自己的美貌凋谢。容色对于女性婚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女主人公深知自己是因为容色光丽才成为那来自淇水彼岸的异乡客的追逐对象,随着青春消逝,容色凋谢,也就被那薄情之徒所厌弃所抛弃了。可以说,正是她的美貌,加之以天真轻信,导致了这场人生悲剧。作为一位温顺内秀的女性,她不好直接表述自己“容色光丽”,于是便婉转其词,用“桑之沃若”作比喻;说到“容色凋谢”也便顺理成章地以“桑之落矣”喻之。这两个比喻含蓄、自然。

  本诗中两处用到“兴”的写法。“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据说,斑鸠贪吃桑葚过量便会致醉昏迷,这与女子耽于恋情失去冷静有些相似,所以女主人公在以“桑叶沃若”自比容色光丽之后,又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起兴,发出感叹,告诫年轻女子对男人要保持警惕。“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河水再宽也有岸,沼泽再广也有边,可我的苦痛却是没有尽头的啊,这样的联想触发了女主人公“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感叹。“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乍看有点不够和谐,实则,这甜蜜的回忆所带来的不过是更剧烈的痛苦罢了。

  三.《秦风·无衣》赏析
  《无衣》是秦地的一首战歌。这首歌谣大概流行于周代。西周末年,周幽王奢侈淫逸,统治集团内部争斗,周幽王的岳父申侯勾结犬戎部落打进了周都,杀死幽王,迫使继承王位的周平王东迁,周地大半沦陷。这时,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纷纷的响应秦襄公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所谓“秦自襄公以来,受平王之命以伐戎”,说的就是这件事。《无衣》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一首秦地士兵的歌谣。《诗经》中写人民拥护正义战争的诗歌数量不多,《无衣》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全诗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普通战士的口吻直抒胸臆。诗一开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两句,便表现出战士豪爽乐观的精神和彼此互助的热情。接着“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两句,又道出了他们慷慨从军、共同御敌的决心。这两句直接点出秦王已发布作战动员令,大军即将开赴战场,战士们加紧修好武器,准备杀敌。一种军情紧急的强烈战争气氛已跃然纸上。最后一句“与子同仇”,简洁有力地表明,使战士们团结友爱的精神纽带,就是保卫祖国、决不让敌人侵犯的崇高爱国精神。

  诗歌的后两章采用叠章的表现手法,和第一章大致重复,只换了几个字。第二章主要写战士们已经在精神抖擞地操练。第三章则进一步写战士们已把各种武器都修理好了,并且浩浩荡荡地开赴战场杀敌。全诗均用赋法,直抒胸臆,直陈其事,描写了秦国将士们拥护抗击西戎入侵者的正义战争,表现他们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英勇豪迈的精神,全诗感情昂扬激越,读之令人振奋。

  四.《邶风·静女》简析
  邶国是西周时的一个小诸侯国。《静女》是邶国的一首爱情诗。全诗由一位青年男子叙说同一位女郎幽会的情景。青年男子如期而至,可美人却“爱而不见”,故意躲起来逗他,急得他“搔首踟蹰”,徘徊、张望、抓耳挠腮,无可奈何。当女主人公终于适可而止地结束了她的戏耍,出现在小伙子面前的时候,又给了他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喜:“贻我彤管”。聪明的男子岂能不知这是静女作为爱情象征的赠物!他受宠若惊,欣喜若狂。“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青年男子岂是真的喜爱彤管,只不过那是美人的赠物罢了!

  全诗洋溢着爱情的甜蜜、芬芳。表明我们的祖先还没有被封建礼教所桎梏的时候,他们当中的青年男女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爱情生活。

  五.能力检测
  1.判断正误
  a、《无衣》是一首军中歌谣,表现士兵同仇敌忾、慷慨从军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全诗分三章,采用起兴和重章复唱的手法。(  )
  b、《氓》第三章写女主人公对敢于追求爱情而不能自主的追悔,只用了比喻的手法,自然、贴切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少女的告诫。(  )
  c、《氓》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对负心汉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夫权桎梏下妇女的悲惨命运。诗中女主人公是个敢爱敢恨、果断坚强的妇女。(  )

  2.选出下面题中说法、解释正确的一项(  )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A、贰:不专一,有二心;       行:读háng
  B、爽:爽快;           行:行为。
  C、也:现代汉语“也是”的意思;  贰:不专一,有二心。
  D、也:语气助词;         爽:差错。

  参考答案:
  1、a(×) b(×) c(√) 2、D

爱我家园,保护地球

高二(1)王明晖

  我们每人都有母亲,是她赋予了我们生命,是她抚育着我们成长。

  我是1985年降生于这个人世的,那时的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虽然我那时还不记事,但完全可以想象母亲是如何照顾我的。那辆载我入睡的小竹车依然还有。一个安静的晚上,母亲一手摇着车,嘴里哼着哄我入睡的歌儿。或许她望着星空,或许她只是充满爱意的看着我。她或许还在想:这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他长大后他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的。他会当科学家,或者工程师,或者是艺术家……他会很有出息……想着想着,便醉于其中,沉浸在幸福里了。而我,这个尚还无知的婴孩,已遨游于梦境之中了。

  度过短暂的童年,很快的我走入了初中的大门,从此以后,母亲每天6:30起床为我做早饭。或许有人会说这没有必要,但是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的一顿早饭,这是一个普通母亲对儿子的爱。记得老师调查每人是否有吃早饭的习惯,我自豪的举起了手。当我听到别人的早餐是父母给钱买的时候,我除了更加的自豪,心中不由涌出了感动之情。我也曾劝过母亲让我自己去买,可她就是不放心,还说:“没关系,习惯了。”我甚至不好意思对同学说出是母亲每天在为我做早饭,但我还是说了。因为我要让别人知道,我有一个最好的母亲。随着学业的加重,到了初三,我每天都要到很晚才睡。而母亲也要陪我到很晚。其实她也帮不上什么,但她就是关心我什么时候才能睡觉,不要我太晚。她每天都要算我能睡几个小时,其实她比我睡得少。

[1] [2]  下一页


《诗经三首》学习要点 结束。
Tag: 高中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教案
《诗经三首》学习要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