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多学网 - http://www.duoxue8.com !
当前位置:多学网学习教育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教例研讨 四人教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例研讨 四人教

[11-11 12:01:17]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高中语文教案   阅读:258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例研讨 四人教,标签:高中语文教案资料大全,http://www.duoxue8.com
  读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否就是要“让学生们自己来证明清冈卓行的观点”?它又是否就是如中国画法的“虚实相生”技巧那样,从而形成的一种“残缺美”“空白美”?
  我们可以来看看教学过程中对清冈卓行这种“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艺术之美”的“证明”:
  《沉思》,“罗丹很吝啬地只将头部刻画出来,相对于完整的人体,无疑是不完整的,是有缺憾的。”这恐怕太过牵强。设想这一观点如果成立,世界上还存在不是“缺憾美”的艺术吗?“横看成岭侧成峰”,相对于全景,总是局部,总是“不完整的,是有缺憾的”,而达·芬奇的自画像以及他的《蒙娜丽莎》,也无不“相对于完整的人体, 无疑是不完整的,是有缺憾的”,再进一步推而广之,则整个的世界都是充满了“缺憾美”的了。
  《巴尔扎克》,“当朋友观看这尊雕像称赞手的精美时,他毅然将手砍掉。当时评论界都认为穿着睡袍的雕像是罗丹的败笔,可正是这尊只露出脸部的雕像才将巴尔扎克作为大文豪的神韵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缺憾造成的一种美。”这又是一个错例。《巴尔扎克》这一划时代的巨像摈弃了一切细枝末节,手和脚都掩没于长袍之中,才将主题凝集在了一目了然的几何形体之中,使观众注意力自然地集中到头部,你才能见到巴尔扎克的双眼爆发出的为不平世界伸张正义的火光,以及整个雕像洋溢着的大师气宇轩昂的崇高气质和神韵。它从根本上就不是所谓“缺憾造成的一种美”。
  至于“篆刻”,它实在是具有太多的文化内涵,并非一个“虚实”“残缺”了得。比如篆刻者为了造成刻章的惟一、“谨防假冒”,敲边的确是最为有效的办法。
  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来谈一谈维纳斯究竟美在哪里呢) 学生完全可以谈出他自己心中的维纳斯。其实,维纳斯的被发现百余年来,一直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雕像断缺的两臂原先是什么样儿的?雕像究竟是哪一时期的作品?长期聚讼纷纭。这都如清冈卓行所说“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走向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留给学生的是许多想像和创新的空间,似乎没有必要去做那些“证明”清冈卓行的工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自我情感体验的维纳斯,才是他个人心中的维纳斯,而清冈卓行只是提供了解读维纳斯的参照。
  任玲老师的课例是颇有创意的。她从整体上对清冈卓行作了把握:正面,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如此秀丽迷人”是前提,舍此,“失去”任何都毫无价值);反面,任何一种复原方案(这里实际上有三方面的关系:原创者、复原方案、米洛斯的维纳斯),都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侧面,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而“让学生在充分领会文意的前提下,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和评价”更是亮点和闪光之处。
  德国大诗人海涅与维纳斯雕像的一段轶闻,或许可以加深我们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理解:1848年海涅旅居巴黎,不幸病重,遂决定扶病前往罗浮宫,向人类的美与爱之神维纳斯告别。他在长诗《罗曼采罗》后记中写道:那是1848 年5 月,那一天是我最后一次出外的日子,我和我那在幸福的时代所崇拜的偶像告别。我费了辛苦拖曳着脚步才到了鲁浮尔博物馆(即罗浮宫),当我踏进那座崇高的大厅,看到那位洪福无疆的美的女神,我们那位可爱的米罗岛的妇人站在它的台座上,我几乎痛哭失声。我在她的足下躺了许久,哭得十分伤心,连一块顽石都对我动起怜悯之心。那位女神也同情地俯视着我,可是同时却又无可奈何,好像要对我说:“你没瞧见,我没有手臂呀,因此对你是爱莫能助的!”(看来,女神倒是对自己丢失了双臂,感到“缺憾”。) (作者单位:湖北教研室43000)

  语文教学的三个基本道理
  张彬福
  这三个教例都有特色,任玲老师比较注意课文本身的解读,范锦荣老师意在利用课文扩展学生的视野,而曹根荣老师介乎于以上两者之间,且观点鲜明,因此想就曹老师的话题谈一点想法。
  第一,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我赞同曹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来设立教学目标、安排内容”的观点,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追求的理念的具体体现。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能使学生得到更快的发展,自身的价值就难以体现。而要解决学生的问题,满足他们的需求,就需要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情感、态度,尤其是“已知”的程度, 对这些教师若胸中无数,“使学生得到更快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教材要为教学服务。曹老师提出“做教材的主人”的观点,是正确的。多年来,有不少老师一直被教材牵着走,甚至忽视学生学习状况、课时限制的实际情况等等因素,为教完整本教材而盲目“赶进度”。教材是教学的凭借,但不是教学的惟一依据。从三个课例可以看出来,即使教学同一篇教材,三位教师各自依据学生的特点、自身的特点的实际,教学设计的注视点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根据语文教学的正确理念,从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从教师自身特点的实际出发,精心选择,为发展学生所用,应该是正确的使用教材的态度。
  第三,教法要为教学目的服务。为了扩充学生的美学知识,曹老师上了一节“几乎是一讲到底‘满堂灌’”的课,但课后学生却很欢迎。老师并没有放手让学生去查找资料,自主学习。这好不好呢?应该说,没有统一答案,完全视实际需要而定。在提倡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我们的学校教育恐怕不能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因为这是只有人类才有的、极俭省的学习方式,但它如同研究性学习一样,不是人类学习的惟一方式,也不是语文教学的惟一方式。语文教学应该也是多种方式并存,择优而用的。
  最后想说一句题外话:谁最有资格评价教学? 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学生。这三节课如果都受到三所学校上课的学生的欢迎,就有价值。我没有看到真实的教学情景,只就文字材料说了上面的话,不一定对。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100011)

上一页  [1] [2] [3]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例研讨 四人教 结束。
Tag: 维纳斯  米洛斯   高中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