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
[11-11 12:03:49]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小学数学教案 阅读:778次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
一、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好吗?(同学们都拍手称好) 故事讲完后,由坏狐狸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昨天房子被我推两下就塌了,而今天怎么推也推不塌呢?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深思不解的情况下,教师顺水推舟地引出课题,并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A:三角形的定义 师:先请同学们拿出数学用具盒打开钉子板,在上面用最快的速度围成一个三角形;再请同学们在图本上画一个三角形;最后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数一数、摸一摸三角板的角和边,并说一说你对三角形的认识。师生总结三角形的定义。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用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一来,既打通了数学与生活间的无形屏障,又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欢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当中。问题的悬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里主要是回顾学生对三角形原有的认识,起到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B: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先让学生自学书本第81页的内容,并画出三角形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再请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拿出并指着自己的三角板向同伴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C: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请学生自学书本第81页的内容,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索尝试画高;然后,教师示范讲解三角形的高的画法;最后出示练习,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D:三角形的稳定性 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三角形,然后质疑:“这些三角形有什么作用呢?”接着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通过对比、推拉三角形与四边形,交流对比结果并归纳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鼓励学生学会自学,独立思考,在同伴面前敢于发表意见,与同伴们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是在学生已学会了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自学并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去独立思考、去逐步探索,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对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 这个环节是根据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设计的,主要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师:现在哪位同学可以回答坏狐狸提出的问题呢? “为什么昨天,我推两下房子就塌了,而今天怎么推也推不动呢?” (三) 深化训练,拓展延伸 1:生活中的三角形。 A:出示挂图,让学生去观察并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的三角形,再说说它们的用处。 B:做生活的小能手,老师的椅子总是摇晃不稳,谁能帮老师修理一下,怎样才能更坚固呢? 2:辅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的1、2、 第1题,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并各画出一条高。 第2题,围篱笆。“哪种方法更牢固,为什么?” 一个问题,既打开了学生心中的疑惑,又达到了一个前呼后应的效果。将生活实际与一种情景联系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生活化”的理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这些有序而多样的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学过的知识,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推理的能力,有趣的数学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的探索中显得更有味道。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3:发挥想象,巧摆七巧板 A:出示课件,(并播放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欣赏平面图形组合图,并观察它们组成了什么图形? B:小组合作,摆出七巧板,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一幅图,再进行小组评比。 (四)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师:今节课你掌握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谈收获,评价得失。 课堂总结。 创设情景可以渲染学习的气氛,也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小组合作学习既体现了团队的精神也使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让学生在组内谈收获、评得失,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本课时的内在联系,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的认识。 二、《三角形分类》讲课稿 导读: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24至25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2、教材简析“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学习三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24至25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2、教材简析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三角形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观察、操作、比较、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近角和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因此这是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 因而,“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5、教学准备 除了准备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等,课前布置学生把课本P113图2的三角形剪下来。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结合教材,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分一分”,“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利用教材12个三角形组成的图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归类的依据,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出示图案(采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图案像什么?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2、考考你的眼力,这几个三角形的形状一样吗?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具体说一说) 在三角形这个大兵营里,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引入课题,即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好铺垫,也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直奔放主题。 (二)动手操作,探讨三角形分类方法 1、根据角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学生先是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探索分类。(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袋:一张表格和一张彩色卡纸) ①学生根据表格对这12个三角形进行观察,再填表。填完表格,再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就能容易地进行分类。 ②把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 结束。
- ·上一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圆周长公式的应用教案
- ·下一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22 狼牙山五壮士
- ›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 › 小学数学应用题典型详解5-差倍问题
- › 小学数学应用题典型详解29-最值问题
- › 小学数学应用题典型详解27-抽屉原则问题
- ›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试卷(A)
- › 小学数学四年级奥数专题
- › 小学数学应用题典型详解12-列车问题
-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 › 小学数学二年级应用题训练5
-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试题汇总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