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多学网 - http://www.duoxue8.com !
当前位置:多学网学习教育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案《我的空中楼阁》学习要点

《我的空中楼阁》学习要点

[11-11 12:13:51]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高中语文教案   阅读:694
《我的空中楼阁》学习要点,标签:高中语文教案资料大全,http://www.duoxue8.com


 

  一、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二、解题

  《辞海》中对“空中楼阁”一词的解释是:
  空中楼阁:空中所建的楼台观阁,即海市蜃楼。比喻:1.高明通达。《二程全书·遗书七》:“邵尧夫犹空中楼阁。”元侯克中《艮齐诗集三·邵子无名公传》:“醉里乾坤元广元,空中楼阁更高明。”2.虚构的事物。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三·任部代考书》:“(代书)类多积年讼师,惯弄刀笔,--所以空中楼阁,只凭三寸鸡毛;座上秦铜,莫辨五里昏雾。”

  由此思路着手,结合课文我们可以挖掘题目的深意: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完美而无可替代;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很有可能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喧”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三、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远观)。
  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近看)。
  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仰望远观)。
  立足点又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第二部分:(9-18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
  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2、(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3、(13-14自然段)写小屋和外界的交通。
  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4、(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
  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四、课文解析

  虚实结合,由实到虚。
  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着丰富的联想、想象,但写的是确确实实的山、树、房屋的形势、情姿。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当然不能不写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细细解读,我们发现主要写了小屋与周围山和树的关系。课文中的一个词“点缀”可以概括小屋与山、小屋与树的关系:
  于山而言,小屋是点缀者,它点缀了山。
  于树而言,小屋是被点缀者,树点缀了小屋。

  套用作者的比喻:如果山是“眉黛”,则小屋是那眉梢的“痣一点”;如果小屋是“眉黛”,则树是那眉梢的“痣一点”。因为点得恰到好处,所以山因小屋,小屋因树都增添了不少绰约的风姿。(此处应配上古典仕女,带痣的美人图片)

  关于“点缀”有三意:1.衬托;装饰 2.应景儿;凑数儿 3.衬托、装饰的东西,文中取其第一种意思。关于“点缀”,《世说新语言语》中有最早的记载:“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座,答曰:‘意乃谓不如微云点缀。’”意思是说太明净的天空过于死板,不如有微云衬托能赋予之灵动的感觉。《太戴礼记》中的句子"赤缀户也,白缀牖也",魏晋曹植《七启》中的句子“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以及明代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中的句子“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塘水辅以鸭子,落霞辅以孤鹜,如瀑布般倾泻的长发辅以一个蝴蝶节,精致的领带配上合适的领带夹--都是很好的例证。

  后一部分则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虚写较多。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而“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晨暮昏晓光线变化,“我”则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仿佛山是会动的;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由此看来,作者通过小屋写了几组既对立又辩证的感受,这种感受可以找几组既对立又关联的词语概括。
  ①(空间)小-大:“领土”是小的,“领空”是大的;“有形的围墙”是小的,“无形的围墙”是大的;“这条小路是我袖珍花园的大道”。这小与大的辩证,是作者努力由现实局限通向心灵自由的有力说明。
  ②(光线)科学-浪漫:从时间性来看,早晨来了,光线由暗到亮,黄昏来了,光线由亮到暗;从文学性来看,早晨的光线变化,被想象成花蕊绽开,山后退,黄昏的光线变化,被想象成花瓣合拢,山向前。
  ③(交通)不便-幸福:不便的交通却令我在快乐与幸福之间往返,由此可以看出对山中的生活,作者感到由衷的惬意,并不向往山外的物质文明。
  ④(物质)无-有:在灯光的掩隐下,白天“清晰的小屋”是存在的,夜晚“空中楼阁”似乎成了某种虚无的东西;“室内设计”的无与自然“装饰”的有;“没养鸟”的无与“鸟语”萦绕的有;“没挂画”的无与“门外有幅巨画,叫自然”的有。这无与有的辩证,是作者不计较物质匮乏只追求心灵充实的最好证明。

  从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文章就这样由实入虚,虚实相生,自然景观与人生理想有机交融在一起,将现实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从虚实相结合的角度,概括“小屋”的特点,那么实写的是小屋点缀了山,又被树点缀;虚写的是“小--大”“科学--浪漫”“不便--幸福”“无--有”的辨证关系。

  由此看来,小屋很有可能是作者虚构的一处所在了。为什么?因为作者为这小屋设置了太过完美的构图,太过完美的环境;因为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因小屋而来的太过完美的心情--“快乐的起点,幸福的终点”;因为自己就称之为“空中楼阁”,揭开作者赋予小屋“空中楼阁”之名的表层含义,挖掘“空中楼阁”一词的文化内涵,我们更清晰地感到,作者对人类社会文明的逃避,以及与自然息息相通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但小屋是否是虚构,读者不必形成定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路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套用这句话,能不能说“小屋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投入的感情与爱多了,也便成了这样美好的一座空中楼阁”?其实只要勇于设想,敢于追求,理想境界的"空中楼阁"并不见得遥不可及。

  五、注音释义

  1.宁谧:(谧:mì)安宁,平静。
  谧,本义是安静,指环境的安静,没有动荡,没有骚扰。

  2.翩然:(翩piān)形容动作轻快或体态生动的样子。

  3.缥缈:(piāo miǎo)也写作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4.游目骋怀:(骋chěng)游目,放眼往远处看;骋怀:开怀。让情怀尽情展开。

  5.绚(绚xuàn)烂:灿烂。

  6.柔静:柔和恬静。

  7.俯仰天地:随意应付一切。
  俯仰有两个意思,此处取第一种:
  (1)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2)比喻很短的时间

  8.眉黛(黛dài):眉毛。一般指女子的眉毛。
  黛,本义是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后来成了女子眉毛的代称,如:黛眉(眉毛);黛笔(古代妇女画眉之笔)。

岁月留痕

  小时一直以为母亲这一辈子过得风平浪静,直到有一天,我在家中寻宝,无意中翻出了一本破旧的相册。相册已经接近解体了,只有边上系着的仍然华丽的丝带显示出它曾经经历的辉煌。里面俱是一些发黄的老照片,大部分显示出一个女孩的快乐幸福的童年和少年,她就是我的妈妈。一本相册勾起了母亲的回忆,我才知道她曾经经历过多么坎坷的过去……

  母亲解放前出生于上海,连绵的战事没有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任何伤痕。殷实的家境,父母的宠爱使她远离饥饿、疾病和痛苦。我曾经去过母亲当年的中学,昔日的教会名校当今依然是全国最大的女中,古朴的西洋式建筑仍然焕发着光彩。可以想象,少年时期母亲曾拥有着多么明媚的阳光。

[1] [2]  下一页


《我的空中楼阁》学习要点 结束。
Tag: 高中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