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多学网 - http://www.duoxue8.com !
当前位置:多学网学习教育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案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案设计

[11-11 12:01:17]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高中语文教案   阅读:43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案设计,标签:高中语文教案资料大全,http://www.duoxue8.com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1.6.21.2.周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案设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0)
                   角度一:
        训练、活动课
        从对话体入手,把握语言;细致分析, 通过配套练习积累文言知识; 从人物入手,分析其思想性格。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和朗读表演。
        主要步骤:
①简介作品、人物及相关知识。
②文言知识学习、训练、掌握。
③对话体的特点。
④“言为心声”,根据语言确认人物性格特点及思想认识。
⑤探讨作品语言特色。
⑥分角色朗读。
⑦ 文体转换:改写为散文、小说、独幕剧本。
⑧课本剧表演。
⑨活动评价。
        基本过程:
        一、《论语》与孔子介绍( 可由学生完成)
        语录体的特点:文字精练、质朴含蓄、概括力强。
强调: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提高对话技巧,以言志为线索,既表现了学生们的不同性格、志趣,也反映了孔子的态度、思想。
        二、文言知识归纳、整理、积累
        1. 字词掌握
        2. 文言句式
        3. 孔子名言积累
        三、讲析课文(师生共同完成)
        整体把握文意并划分层次。
        四、重点分析(学生讨论)
        1. 子路有何性格特征?
        直爽、豪放、自负。(夸耀、善于渲染气氛、语气果断)通过副词“率尔”就可看出。不假思索,说明他素怀大志。
        2. 比较子路与曾皙性格上的不同:子路比较性急、直爽,而曾皙就显得文质彬彬,非常洒脱。
        3. 哪些动词能体现曾皙的洒脱?
        舍、作、浴、风、咏。
        4. 阅读文本,明确: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这是一个较难理解的问题,因为其他三人都是从如何治理国家的角度来回答,曾点的“志”从字面上看,不过是出游玩乐而已,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们回答他们的政治理想,所以孔子“与点”令人费解。
        剖析曾皙的回答:“莫春”,阴历三月,即阳历四月,从气候上看,北方(鲁国,现山东境内) 的天气还是比较冷,怎么能沐浴呢? 即便能沐浴,到“舞雩”台上吹风、乘凉恐怕难以解释得通吧? 何谓“舞雩”? 鲁国的祈雨台是能随便上去的地方吗?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结合孔子的思想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的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孔子的赞赏呢?
        五、语言特点评析
        本文的突出特点:紧扣人物特点记录,生动、深刻,人物各自的身份、性格、志趣、教养鲜明突出。
        六、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各人的性格特点。
        七、改写练习:将原文改写为散文、小说或独幕剧本。
        八、课本剧表演。要考虑到年龄、服饰、场景等问题。
        九、活动评价。主要在以下方面:1. 文句、文段、篇章的理解。2.改写的情况。3. 朗读。4. 表演。
        角度二:研究性学习与拓展
       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的兴趣,掌握基本方法, 并联系实际, 古为今用。大量阅读———让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古为今用———探讨: 现代社会师生关系;古代儒家礼仪与人际关系;人生理想与生活境界;古人的出世与入世等(可选择其一) 。学生阐述观点,写成文章。也可由学生自选角度写作。
        主要步骤:1. 疏通文句,读懂课文。2. 阅读《论语》。了解相关文化常识,了解孔子及其思想。3. 登陆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网站,阅读相关文章。4. 做好读书笔记。5.谈谈学习体会,班、组内交流。深入思考: ①文中所反映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 你如何评价? ②结合相关文章(如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 谈谈对文中不同人物人生态度、生活理想的看法。③现代社会中,该如何定位人生?
         基本过程:
        一、作品解读
        二、《论语》泛读
        必读篇目: 《公冶长》《季氏将伐颛臾》等。
        三、上网查阅:
        1.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简介
        2.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弘扬孔子思想精华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成立庆典暨“孔子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2002 年11月30 日)
        3. 几则新闻: ①2004 年2 月12日,韩国大真大学李京源博士访问孔子研究院,并与孔子研究院研究人员进行了学术交流。②张立文院长会见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2004 年1 月31 日,张立文院长在北京昆仑饭店会见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参与会见的有孔子研究院研究交流部主任彭永捷、办公室主任罗安宪。③2003 年10月22 日,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学术讨论会在人大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议由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庞朴教授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到会并作了发言。出席会议的还有楼宇烈、牟钟鉴、钱逊、丁守和、周桂钿、郭齐家、宋志明、焦国成、万俊人等著名学者。
        四、推荐文章:
        ①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颜炳罡《“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刍议》
        ②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生曾华东《试论孔子仁学思想的实践理性和重人问题》
        ③北京大学哲学系张祥龙《仁与艺》
        五、摘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六、相关常识:中国文人的政治观———简谈“出世”与“入世”(简介孔子的际遇与政治理想。
        七、阅读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
        八、选一角度写作。
        九、交流收获。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案设计 结束。

Tag: 西华   高中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