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多学网 - http://www.duoxue8.com !
当前位置:多学网学习教育语文教学诗词歌赋杜牧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杜牧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11-11 12:01:17]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诗词歌赋   阅读:682
杜牧诗歌中的悲剧意识,标签:诗词歌赋资料大全,http://www.duoxue8.com

  杜牧是唐代诗歌一抹绚丽的晚照,晚唐的诗坛,由于有了杜牧和李商隐,才不至于寂寞到底。杜牧的轻狂在当时虽令世人颇有微词,诗歌却很得好评。一般认为杜牧诗的大体风格是“俊爽俏丽,雄健劲迈”。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雄姿英发的“风流才子”,也终于逃不过时代的牵绊,逃不过羁绊着古往今来每个中国诗人的悲剧意识。
  中国诗歌尚悲,因此似乎每一个伟大诗人都脱不了怀才不遇、坎坷失意的命运;或者说,唯其如此,方能写出名垂青史的诗歌,造就流芳

流芳百年的诗人,当然,杜牧也不例外。这位满怀才情抱负、少年科第又出身显贵的诗人,经历却很是坎坷。他二十六岁进士及第,做了八年的幕僚;三十三岁一度升职回京,分司东都,弟弟却患了眼疾,杜牧为看护他,假满白日便丢了官,重新去做幕僚。此时他心情苦闷,又恰逢冀处士东游,于是在《洛中送冀处士东游》一诗中悲然慨叹道“人生一世内,何必多悲愁,”胸中烦闷不可谓不深不壮。
  但那时杜牧虽有“往事不可问,天地空悠悠”的长叹,但这长太息中依然自可窥见豪情在。真正对他打击最大的,是四十至四十六岁任三州刺史的那段经历。当时杜牧正值壮盛有为之年,本可大干一番事业,却被宰相李德裕排挤,长期在偏远地方任职,直至四十六岁才请调回京,五年后,年仅五十一岁的他便辞世而去。流年的摧折大大地磨减了杜牧的锐气,甚至令他发出“浅深须揭万,休更学张纲”的苍凉悲叹。
  然而,即便都是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无施展之地,杜牧与李白、与他自己一向崇尚的杜甫也是有着极大不同的。李白一只脚跨上盛唐的顶峰,个人失意,时代背景却辉煌,因此李白之悲,更多的是个体之悲,是今人不见古时月的时间之悲,在人人心中充满对政治本体的乐感与认同的时代中,李白意气风发,你见他嬉笑怒骂轻蔑权贵,却不见他绝望深沉。杜甫一只脚踏下盛唐的崩落,那时唐王朝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但究竟还不至于立刻崩塌,杜甫的流浪呼号、字字泣血中包含着的是对王朝热切的希望和深切的担忧,他不再像开元时人那样盲目乐观歌颂,可是抨击时政黑暗之下,终究也未见太大的绝望。即使是韩柳元白之时,元和之年号称中兴,虽为时短暂,毕竟也给士人们带来了复兴的希望,诗歌大多张扬有力,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而晚唐就不同了。朋党之争遍地,内忧外患交杂,社会矛盾尖锐,诗人们心中流溢着的再也不是对唐朝重振威风的热忱心愿与希望。杜牧处于如此形势下,国难加上家愁,所负的时代之担是何其之重,莫说要他像李白五岳寻仙,即便是像杜甫亦不能够了。他的诗,怎能不满怀着悲剧意识呢。
  杜牧诗的悲剧意识,来自于个人遭遇,更来自于时代风雨。杜牧以敏感的眼光,在政局社会的种种矛盾现象之中,深深察觉到了唐王朝的不可挽救。曾经鼎盛的王朝,此刻却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再加上杜牧的家族又与唐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不能不让他将悲凉情绪积于心间。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章,触景生情或是借古讽今,这样的情绪都随处流露,让他为没落的王朝唱出了一曲曲伤悲的挽歌。
  杜牧尚未举进士之时,便因感叹河北三镇复乱之危而写下感怀长诗一首,篇末写道: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这是何等的悲怆啊!李白固然有“但愿长醉不复醒”之叹,但又何曾像杜牧这样,为醉后即将到来的苏醒而如此的忧愁呢?杜牧为国满怀愁绪,他的责任感和壮心都不允许他就此“韬舌”,然而进言的结果又永远是“无助声”,就像屈原般求帝阍而不得。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求知己于同样为国痛哭着的贾谊。要怎样的悲愁,才能让一个年仅二十五岁的青年发出这样的感怀之韵,甚至于只有九泉之下的贾生才能伴着焚诗之火,聆听他的心声。这又是何等的寂寞景象啊!
  杜牧在洛阳时,曾经专门去到洛阳古城凭吊,因此写下了《故洛阳城有感》:
  一片宫墙当道危,行人为汝去迟迟。筚圭苑里秋风后,平乐馆前斜日时。
  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千烧万战坤灵死,惨惨终年鸟雀悲。
  锢党毁朝,清谈误国,晚唐的牛李之争与此又有何不同呢。征战烧杀带来的结果是连坤灵也无法存活,永恒的只有鸟雀悲鸣而已。这首凭吊诗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怀古伤古,给人带来的更是别样的惨烈与震撼。刘希夷吟道“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固然寂寥落寞,可悲鸣之地好歹是曾经繁华的歌舞场。但是在杜牧这里,就连那过去的香艳美好也不曾存在过,只有深广无法消解的悲剧情怀长久地埂在诗人与读者的心头。
  杜牧的长诗,与杜甫很有一脉相承之处,同时又有着自己的特点,这特点在于直抒胸臆,他对时局的不满乃至于绝望,都通过诗句直达人心。而他最为人称颂的短章,表现方式则较为含蓄,便是诗评家们所说的“俊爽”,但往深里探求,则即便在那些短章中,哀愁之情也无一不见。如《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1] [2]  下一页


杜牧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结束。
Tag: 诗歌   诗词歌赋诗词歌赋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诗词歌赋
杜牧诗歌中的悲剧意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