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多学网 - http://www.duoxue8.com !
当前位置:多学网学习教育语文教学文本研究聆听另一种声音——《我与地坛》教学后记

聆听另一种声音——《我与地坛》教学后记

[05-07 01:27:16]   来源:http://www.duoxue8.com  文本研究   阅读:542
聆听另一种声音——《我与地坛》教学后记,标签:文本研究资料大全,http://www.duoxue8.com

  《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对地坛进行了三度描写,特别是文章第一部分末尾,更是洋洋洒洒数百字而不厌其详。课堂里,我特意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请结合其中某一个‘譬如’来谈谈到那园子里去的理由。”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不惜笔墨描写古园形体的意图,那就是通过落日、雨燕、脚印、古柏、暴雨和落叶的“任谁也不能改变”来证明古园历久而弥坚的活力是激励作者勇敢面对自己的不幸

,采取积极人生态度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安排了学生自由朗读。因为只有读进去,才能获得切身的感受,才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体验来。
  诚如我所设计的,学生几乎都从景物的充满生命力的角度进行了回答,因为在文章的前面已经有了铺垫,即“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而且,有“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这么一句话来作交代,所以,下列这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落日灿烂的光辉扶平了地上每一个坎坷,这好像给了作者以某种暗示。人生确实有意想不到的坎坷,但它终究会被太阳照亮,因为太阳明天依然照样升起。联系到自己的遭遇与不幸,作者想到了如何让自己的一点'坎坷'填满辉煌!这便是他活下去的理由。”
  “高歌的雨燕在天地间叫喊,它们是不管这园子昔日的辉煌还是今日的落寞,只要兴致所至,就引吭高歌,只要一息尚存,便唱出自己的心声。作者在落寞之中听到这激昂的叫声,怎能不为之一振?怎会不去考虑怎样好好地活?”
  “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让人浮想联翩,那是一种怎样的快活的场景啊!欢乐、自由、无拘无束,热情、奔放、无忧无虑,那是活力的象征,是生命的写照,这理所当然激起作者对生命的认同,对未来的渴望!冬日的雪天里看孩子的脚印能给作者以无穷的力量,能不去地坛吗?”
  “苍黑的古柏恍若站在历史长河中的老人,多少沧桑,多少流变就像发生在眼前,生命微若纤尘,人生倏忽之间。古柏让作者慨叹人生的短暂,激发作者对生命价值的叩问。这自然会让作者去思考怎样活的问题。”
  “是夏日的暴雨给了草木与泥土以又一次的生命,它们的‘气味’在园中弥漫,扩散,于是无数个夏天的故事便在这古园里复活了,园子里充满着生命的气息。这种想象充斥着整个古园,这气味简直让作者神往。这就是地坛给予作者的无穷魅力。”
  “秋叶的味道,是秋叶‘飘摇歌舞’时点缀缤纷世界的方式,是秋叶‘坦然安卧’时悲壮的告白,是秋叶‘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殒身不恤的壮烈的幸福,也是秋叶生命辉煌的最后宣言。做一片秋叶,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或许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去古园看秋叶的原因。
  “作者从古园中与自己相似的东西中找到了共鸣,他内心有着一股想活下去的念头,他希望自己:虽为落日,却也能照得灿烂;虽为古柏,却有着执著的追求;虽为落叶,却飘摇歌舞,为秋天增添一点灵动的色彩。他希望自己也能把生命的辉煌留给坎坷,留给这个世界。”
  学生的回答很到位,并且各具自己的个性,这是课堂中老师十分愿意看到的一幕。本来,到此为止,我可以作一个总结性的归纳,同时也庆幸自己这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设计的任务。然而,正当我要作慷慨陈词之时,有好几只倔强的手举了起来。我知道,那里有独特的心灵在呼唤,那里有独特的情感要释放。我们有必要停一停,去聆听另一种声音:
  “落日的坎坷表示了作者当时的心境:忧郁、落寞、失意,让人觉得似乎周遭的一切都是灰色的。出现在石门中央的落日,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之下,人们很容易看清自己心头的伤口,就像地上的坎坷在寂静的阳光下显得那么的清晰可辨。并且,落日的光辉只是那短暂的一刻,‘灿烂’是落日死亡前的‘回光返照’,那恰恰反衬出它的没落和悲哀,其实,这也就是此刻作者的心境。这是作者在生与死这对矛盾前的痛苦的思考,愿意去古园看落日而不去观朝阳,便是最好的明证。”
  “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让他猜想着孩子的欢乐与奔放,当然同时也可能激起他对少年时美好生活的回忆。如今残疾的双腿,使他与眼前的这一切无缘了,这是何等残酷的事实啊!看着那清晰可见的脚印,作者心中虽有遗憾,虽有失落,虽有感伤,但还是可以给他以一种慰藉,一点温暖,因为回忆可以暂且忘却眼前的伤痛,这就好像喝绍兴老酒一样,每天喝一点,便能获得一种微醺的感觉,那种感觉是妙不可言的,作者能不去地坛吗?”
  “镇静的古柏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对任何人的忧郁、欣喜都毫无反应,当然也对十五年来出入其间的作者无动于衷,这让作者想到了他的生死对于这古柏的无足轻重,这便给了他一丝的坦然与一线的安慰,让他继续去考虑如何活的问题。”

[1] [2]  下一页


聆听另一种声音——《我与地坛》教学后记 结束。
Tag: 教学  我与地坛   文本研究文本研究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文本研究
聆听另一种声音——《我与地坛》教学后记相关文章